经济学人:中国成为超级科学强国
在临近2024年年底的时候,我们结合研飞 AI 速读和Google Gemini 分析工具,分享一篇经济学人的封面文章。 该文章发表于 2024年06月15日。
(如果你希望获取这一期的 PDF, 请拉到文末,查看说明)
AI 速读总结
本文探讨了中国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崛起,特别是其在植物生物学、量子计算、超导体物理等领域的领先地位。文章指出,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科学超级大国,其科研产出和质量在过去十年中显著增长。中国政府通过提供丰厚的激励措施,吸引了大量海外科学家回国,推动了科研的快速发展。此外,中国在科研硬件设施上的大量投资,如超级计算机、射电望远镜和量子计算机等,也为其在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提供了支持。文章还提到,尽管中国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,但其未来发展仍可能受到经济状况和国际关系的影响。
科研成就排名
文章使用了三个排名数据来展示中国科研所取得的成就, 分别是高影响力论文数量、自然指数、Leiden Ranking。
下面是详细数据:
高影响力论文数量:在2022年,中国在高影响力论文(即被其他科学家频繁引用的论文)的数量上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欧盟。 40% 的高引论文是由中国贡献的。
自然指数:中国在2023年已经超过了美国,成为Nature Index中的领先国家。Nature Index衡量的是对一系列顶级期刊文章的贡献。 以上数据来源是 web of science, 由经济学人提供
Leiden Ranking:根据Leiden Ranking,全球前十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中,有六所来自中国。 莱登大学排名(Top 10%), 图片由研飞提供
莱顿大学排名(Leiden Ranking)是一个依照文献计量指标建立的全球大学排名系统,由荷兰的莱顿大学科学技术中心(CWTS)发布。 图中的排名是取 Top 10%的文章,如果取 1% 和 5% 排名会有所变化。
学科优势分析
中国优势学科分布,图中绿线是研飞添加
从图中绿线分开,上面是中国的优势学科, 而下面是在全球竞争中,中国不领先的学科。 我们可以看到,中国在物理科学、化学和地球这些领域领先全球。 在工程学和计算机学科中表现尤为突出,被认为是现代中国的核心学科。环境生态、农业和数学领域也遥遥领先于全球 (总之,只要能卷的都被我们卷起来了)。
目前由欧盟和美国领先的学科包括生物制药、分子生物、航天、神经科学、药物以及免疫学。
成功要素分析
中国在科学研究领域的三大关键要素:资金、设备和人才上大规模长时间的投入,铸就了今天的辉煌。具体来说:
资金:中国在研发(R&D)上的投入大幅增长,尤其是在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方面。中国的研发投入自2000年以来增长了16倍。根据2021年OECD的数据,中国的整体研发支出为6680亿美元,而美国为8060亿美元(按购买力平价计算)。尽管中国在整体研发支出上仍落后于美国,但在大学和政府机构的研发支出方面,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。
设备:中国在科研硬件上的投入迅速增加,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设备,如超灵敏的中微子探测器和超强稳态磁场等。
人才:中国通过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(如"青年千人计划"),提升了科研团队的实力。
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中国科学研究的"工具",推动了其科学实力的快速提升。
面临的挑战
基础研究不足:中国在基础、好奇心驱动的研究(而非应用研究)方面仍然落后。中国在Nature和Science这两本最负盛名的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远少于美国。这可能是中国在完全新技术发现方面表现不如预期的原因之一。
科研造假和不当行为:由于发表论文的压力,中国出现了科研造假的市场。一些学者表示,为了保持工作和发表论文,他们"别无选择,只能进行[研究]不当行为"。此外,"引用卡特尔"现象也出现了,即研究人员群体联合起来撰写低质量的论文,互相引用以提高引用指标。
科研伦理问题:中国研究人员有时未能遵守西方科学家所期望的伦理标准。
科研质量不均衡:尽管中国的一些顶尖大学在科研质量上有所提升,但中层大学仍然落后,其科研成果的质量相对较低,与欧美同等水平的大学相比仍有差距。
国际合作展望
文章最后强调,尽管中国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产出大幅增长,但与国际合作的比例仍然保持在约20%,而西方科学家的国际合作比例通常更高。文章强调,继续或增加这种合作非常重要,因为西方科学家可以通过与中国同行的合作学到更多,而关闭对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的通道将对西方科学产生灾难性影响。
此外,文章还提到,西方科学家在引用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方面相对较少,这表明他们对中国最新科学进展的关注度不足。
本文的文字分析由研飞AI 提供,图片解析部分由 Gemini 提供。
(如果你希望阅读这一期经济学人,你可以关注研飞ivySCI科研指南,回复关键字"中国科学" 自助提取相关 PDF 文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