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A 格式中处理同姓作者的引用规范
问题背景
同一篇文章中引用多个同姓的作者的时候,APA 需要怎么做?
由于中国作者中Li(李) 姓特别多,不可避免地我们经常需要在一篇文章里同时引用不同的 Li 姓作者。 对于这个情况,APA 格式到底是怎么规定呢?
示例文献
为了方便演示和讲解,我们假设我们在一篇文章里需要同时引用下面四篇文章:
(以上文章仅仅是用来示意, 可能和作者的年份不相关)
引用规范示例
大家可以猜想一下最终引用出来的结果是什么。
这是标准的 APA 引用,完全遵循 APA 官方文档的格式规范要求来实现的。
APA 官方规范解读
下面我们来解释大家的疑惑。
大家会注意到每个引注(In-text Citation) 里除了展示 Li 这个姓外,还额外展示了作者名的缩写 (X. Y.).
很多同学会说这里错误, APA 里只需要姓就可以,为什么多了前面的一截呢?
APA 官方文档里恰好针对这个文档加了说明,我们直接引用[1]:
下面是研飞的智能翻译:
这个翻译应该是非常清楚和明了的。 重复一下,为了帮助读者在参考文献列表中找到正确的条目,避免混淆,APA 规定: 即使文献年份不一致,如果作者有相同的姓,则引用时候需要带上名字的首字母。
这个规则其实很容易理解, 如果不这么做, 那么当读者看到 (Li, 2019) 的时候会想当然的认为这个 Li 和 其他的 Li 是同一个人,并把这些成果归功于同一个人。 如果这两个方向一致还好,如果方向不一致,读文献的时候就很让人费解,怎么一会研究A, 一会研究B。 而加上了名字的首字母则非常清晰,这是两个不同的人。
但是实践中,我们会发现很多写论文的人,甚至包括我们的导师和期刊编辑对这个很浅显的道理都搞不明白,也从没有翻过 APA 的文档, 所以他们都一直以讹传讹,要求学生把对的改成错的,并批评学生不认真。
之所以出现这个原因,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过去的参考文献是手工编撰。 如果不是特别认真地工作,很难想到不同的文献作者姓氏相同,在正文中还需要特别去处理,改成不同的引用。 久而久之,就形成了惯性,人修改自己的错误认知是特别难的,更不用说去读 APA 几百页的英文文档了(而且还那么贵)。
而现在,作为研飞软件的用户,你们就有福了。 因为我已经将 APA 几百页的规范融合成了一个引文格式,我们只要点击即可得到我们想要的格式。 如果你还不是研飞的用户,那就搜索 研飞,成为研飞的用户。
满足导师
最后,作为一个商业软件,我们还是要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。 错误的需求有时候也是需求,打不过就加入,解释一千一万,不如直接给用户他们想要的。 所以如果你的导师/编辑如此顽固不化,我们也提供了一个适合你的解决方案。
在格式里搜索 "APA 非消歧" 就可以得到没有缩写的版本。
最后的结果是长这样的:
感受一下这个差别, 读文章的时候是不是有点懵逼。 第一个 Li 和后面三个Li 看不到区别 (anyway, 符合导师的想法也很重要)
好,以上就是关于 APA 消歧的一个详细说明,希望你已经搞懂了这个消歧的规则。
做科研就是要认真和较真, 把一些简单的事情做对做好非常重要。 能追根溯源,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才配得上一个科研工作者的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