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飞科研指南
管理
阅读
写作
AI助手
账户
引文格式
科研指南
  • Pad使用
  • 学术消息
官网
反馈
  • 语言
  • Languages
管理
阅读
写作
AI助手
账户
引文格式
科研指南
  • Pad使用
  • 学术消息
官网
反馈
  • 语言
  • Languages
  • 文献管理

    • 主体功能
    • 新手指南
    • 最佳实践
    • 项目管理
    • 标签管理
    • 导出操作
    • 文件夹管理
    • 文献检索
    • 文献上传
    • iPad 和手机
    • 文献管理中常见问题

最佳实践

所谓法无定法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管理经验。 我们从软件的设计者角度,给出一些我们的最佳实践,仅供大家参考。

项目管理而非文件夹管理

研飞推荐使用项目来管理你的文献。

那什么是项目呢?

一般来说,项目就是你即将要发的文章。 比如你的毕业论文或者一篇小论文。

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呢?主要是节省你的精力(mindset)。

比如一篇文献进来,你不需要思考,我应该将这篇文献放哪里, 你只要放到项目就可以。 如果你要查找一篇文献,你知道在项目里。 你不用整天挣扎,到处做分门别类的收纳管理。 很多专家有很多方法来归纳,但是需要严苛地执行这些规则的时候,束缚了你的思维。

科学家最大的资源是自己的灵魂,你的时间最为宝贵。

关于项目和标签的管理,可以参考我们的文章: 用标签来管理文献和笔记的推荐标准

使用标签而非文件夹

当然,一篇文献或者笔记进来,我们一般都要做些分类,这符合我们日常的习惯。 但我建议你不要使用文件夹来管理,因为你后面很难记住,你到底放哪一个文件夹了。找起来特别难,还是要靠搜索。

研飞建议使用标签。 同一篇文献,你可以从多个标签维度来管理。 比如一篇讨论治疗某种癌症药物的文章,我们既可以从药物和治疗方法的角度做上标签,我们也可以从疾病、检测方法、副作用的维度上合适的标签。 这样一篇文献的分类可以很立体,我们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来分析文章。

当然,结合各种标签分析工具,还可以针对标签进行分析。

我们专门撰写了一篇标签管理的文章: 用标签来管理文献和笔记的推荐标准

记录笔记而不仅仅是阅读

在阅读的时候,不要仅仅是读,要多花时间记录下自己的想法。 特别是有一点点想法的时候,就要记录下来。我们提供了卡片笔记和全文笔记,方便你随时记录想法,发散灵感。 具体请看我们这篇文章:刚开始看文献如何做笔记

避免使用手写笔记

自从 iPad 流行以来,使用手写已经成为了一个标配, 研飞也提供了类似功能。 但我们不是很推荐手写笔记,主要是你写的东西,之后无法检索到。 而在你需要的时候,你恰好找不到,这会增加负面情绪,降低效率。

具体请看我们这篇文章: 我们提供了手写但我们不提倡

Prev
新手指南
Next
项目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