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飞科研指南
管理
阅读
写作
AI助手
账户
引文格式
科研指南
  • Pad使用
  • 学术消息
官网
反馈
  • 语言
  • Languages
管理
阅读
写作
AI助手
账户
引文格式
科研指南
  • Pad使用
  • 学术消息
官网
反馈
  • 语言
  • Languages
  • 科研指南

    • 目录
    • Chapter 1: 学术研究中的基本概念
      • 论文类型
      • 什么是 DOI
      • 影响因子 IF
      • SCI 与核心期刊
      • JCR 分区与中科院分区
      • H-index 和学术大牛
    • Chapter 2: 学术诚信与出版伦理
      • 预警期刊与掠夺性期刊
      • 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
      • 会议论文可以再投期刊吗?
    • Chapter 3: 导师选择与团队建设
      • 通过论文选导师
      • 团队共享文献
      • 科研团队的瓶颈——导师
      • 你会主动找导师汇报科研进展吗
    • Chapter 4: 文献检索与管理
      • 新手使用知网须知
      • 找到英文文献
      • 免费获取文献 PDF
      • 解锁上锁的 PDF
      • 筛选出适合精读的文献
      • 用标签管理文献和笔记
    • Chapter 5: 文献阅读与笔记技巧
      • 如何高效地泛读?
      • 刚开始看文献如何做笔记?
      • 如何 Paraphrase?
      • 总结和分享重要的文献
      • 怎么判断自己会不会分享文献?
      • 不推荐在文献上手写笔记的原因
    • Chapter 6: 科研数据收集
      • 定性研究 vs. 定量研究
      • 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
      • 保证阅读和引用的文章的可信度
    • Chapter 7:研究问题的探索与选题
      • 寻找自己的研究问题
      • 论文选题标准
    • Chapter 8: 论文结构与写作技巧
      • 论文写作步骤
      • 如何写出一篇好的论文?
      • 如何写开题报告?
      • 如何起论文标题?
      • 如何写论文摘要?
      • 如何写论文引言?
      • 如何写文献综述?
      • 有效校对写好的文章
    • Chapter 9:参考文献指南汇总
      • 设置参考文献格式
      • APA介绍和易错点
      • 作者姓氏前的缩写: APA消歧
      • 确保附加材料的引文序号和正文一致
      • 如何在英文稿件中引用中文文献
    • Chapter 10:学术成果的展示
      • 读研期间就是要学会讲故事
      • 如何设计和汇报一张好的学术海报?
      • 如何准备论文答辩?
      • 论文投稿全流程
    • Chapter 11:科研心理健康指南
      • 如何调节科研心态?
      • 平衡科研与生活
      • 完成比完美更加重要
      • 科研里最忌讳哪些事情?
      • 读研期间如何保持精力旺盛?

用标签来管理文献和笔记的推荐标准

项目和标签管理文献的好处

  1. 你正在撰写的论文就是一个项目,所有和这个稿子相关的文献都放在一起;

  2. 加入文献的时候,无需考虑应该放在哪里,放入指定项目即可;

  3. 引用文献的时候,一个项目下可以查找到所有文献,不用四处查找;

  4. 使用标签来管理项目下的文献和笔记分类,井井有条。

Guideline 1: 不要期待完美的标签系统

很多人找文献必须所有相关文献都要检索到,做分类要无死角全方面覆盖。做科研的人容易追求完美,但科研本身就不是完美的。

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尝试接受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系统。

不要预设我们的文献管理系统的分类是完美的。研飞 提供了全局检索,可以检索文献和笔记,请随时使用。

Guideline 2: 不是非得要打上标签

不是每个文献,每条笔记都要打上标签。虽然我们建议你尽力而为,但不要为了标签而打标签,这样你就很容易滥用你的标签系统。

我们建议文献不一定非得给它打上标签,但笔记最好打上。因为笔记数量众多,而且你记录笔记一定是有原因的。

你所记录的笔记多少和你的研究有点关系的,所以你应该给它一个标签,记录下你当时的 idea,文章讨论了什么内容。

Guideline 3: 标签系统是逐步迭代出来的

因为 Guideline 1, 我们不能规划一个完美的标签系统,所以我们的标签系统是要逐步迭代出来的,这就需要我们定期来整理我们的文献和笔记。

我们要看看这些标签能不能帮助我们理解项目,帮助我们定位文献和笔记。

举个简单的例子,我有一个管理 研飞 Bug 的项目,在这个项目下,我最初的标签是由下面几部分组成的:

  • 文献信息
  • 图表解析
  • PDF 字体
  • PDF 偏移

但随着 Bug 越来越多(有些 Bug 越来越少),我的标签开始变更为:

  • AI

    • 索引失败
    • 对话出错
    • 专有名词
  • 提示词

    • 翻译问题
    • 文献信息
  • 参考文献缺失

    • 信息识别出错
    • 图表出错
  • PDF

    • 扫描文档识别
    • 字体和渲染
    • 偏移
    • 知网 PDF
  • 已修复:

    • 短名缺失
    • 知网抓取
    • 屏幕闪缩

随着 Bug 的出现,我会逐步的整理,最后我根据分类就能评估出,当前有哪些主要的问题,我的主要挑战是什么。

坚持迭代整理的好处有两个:

  1. 在开始添加标签的时候不用特别小心翼翼,可以先随意些打,但是保证基本有序;

  2. 可以不断盘活手上的资源。你在整理的过程中,其实是一次 Review 的过程,这个过程让你对自己的知识布局有清晰的认识。

不用太担心自己的标签不合理,整理的过程就是完善的过程,你会慢慢学会。


Download Page


Guideline 4: 有一个衡量阅读重要性的组合

你可以建立一个标签树,比如名为阅读进度。

下面可以有几个子标签:正在阅读,需要再读,反复阅读,仅供参考。

  1. 正在阅读:这个标签可有可无,因为你读一篇文章的时候,在最近阅读的 Tab 下,我们都会给你列出来,理论上不太需要再去打一个标签,找一下就可以。

  2. 需要再读:这个标签可以帮你找到那些你还需要再次阅读的文章,这些文章通常来说,可能是你需要精读的。而精读的文章当然有可能需要读多次;

  3. 反复阅读:更重要的文章,抽空就去读。

  4. 仅供参考:不是很重要的文章,但可能会引用到,可能只会读它们的摘要、引言、综述。

没有阅读的文章不需要打上标签。

给它们打上标签的话,你只是为了数据和统计在阅读和管理你的文献。你都没有读过,还要给它打个“没有读过”的标签,有些多此一举。

Guideline 5:以你的研究主体为中心来建立标签体系

我认为只需要两个大的标签结构,上面提到了一个阅读重要性和进度,另外一个就应该是你的研究主体。

研究主体就是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。

比如我前面的举例,我的 研飞 bug 体系里, AI, PDF 渲染,这些都是自变量,因为他们导致了 bug. 而已修复是结果。

比如我要研究的课题是颈椎病的治疗。很显然我们治疗一个疾病,先要找到这个疾病生成的原因。那么我们想到的点大概有下面的几个:

  • 颈椎病成因: 长时间工作/长时间学习/长时间娱乐/久坐/缺乏运动/ ...

  • 发病时间: 少于 1 年/1-3 年/3 年以上

  • 发病年龄: 青春期前/青春期/大学生/青年/中老年

  • 疾病症状: 疼痛/晕眩/麻痹/瘫痪

  • 治疗手段: 停止坏习惯/肌肉锻炼/超声波治疗/...

  • 治疗时间: 3 个月/一年/2 年/更久

这是一个例子,让我们对这个研究项目有比较清晰的认知。


我们从文献里一些变量开始积攒和罗列,我们可能看这些标签体系,就能很快得出一个自变量到因变量的结论。

而我们的创新要么是改变自变量,要么是发现因变量,而这些从你的标签体系里就能看出来。当然最核心的那个需要你自己写文章。


项目文件夹功能上线

标签是之前 研飞 对文献进行分类的工具,特别是标签支持树形标签以后,可以很方便地使用标签来管理好文献。

使用标签来管理文献最大的好处是当文献被导入的时候,无需思考文献应该放在哪里,需要的时候才做分类,减少心智负担。

引入共享项目后,为了更方便团队的文献管理,研飞引入了项目下的文件夹。

团队内可以按照文件夹对文献进行归类,各个项目成员依然可以使用标签来管理文献。 这样有利于个人和团队使用各自的风格来管理文献,做到互不干扰。

Project Folder

同时,研飞 调整了项目标签的呈现。将标签功能置顶,并可无限滚动,方便标签很多的情况下直接筛选。

Tag Locations


Download Page

Prev
筛选出适合精读的文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