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为什么不推荐在文献上写写画画?

我们常被问的一个问题是:

为啥 研飞ivySCI 不支持在 PDF 上写写画画?

虽然 iPad 版本中我们提供了手写笔支持,但我们在电脑端没有提供,这并不是因为技术原因,而是担心提供了类似功能后,削弱了卡片式笔记的作用。

# 1. 卡片笔记

Type Note 1

研飞ivySCI 的卡片笔记由 3 部分组成:

  • 引用的原文

  • 自己的想法

  • 一个或者多个标签

当然,我们额外增加了一个颜色,不过这个是可选的。

这三部分对于文献研究来说,都异常重要,我们一个个来解释:

  1. 之所以要带上原文,是因为原文可以帮助我们回溯 Context. 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,我们根据原文写了一些自己的想法,当时我们很清晰自己写的是什么。但是丢掉上下文,我们很可能就看不懂了,特别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,更看不懂了。

  2. 记录自己的想法异常重要。科研的想法不是读来的,也不是抄来的(本质上还是),而是自己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思考和调整,很可能突然就顿悟出来了。如果只是看,你以为看懂了,其实很可能并没有,检验的方法就是,你看懂了,就把你看懂的东西表达出来。表达不出来,那就是还没有看懂。

  3. 标签是帮助自己归类的。如果我们持续在写作,记录了很多的卡片,这些卡片之间是离散的。很简单,我们通过一个标签,就把离散的笔记串联起来了,即使在不同的文献中,我们也可以把关联的文献互相对接起来。

德国社会学家卢曼使用卡片式笔记系统写了 60 本书, 他一共手写了 9 万多张卡片。我们将这个过程大大简化,你无需自己制作卡片,无需负责卡片之间的串联,真的只有一点点思考的工作留给了你。

# 2. 引用卡片笔记

我们可以直接在 Word / WPS 插件中直接引用笔记。

Type Note 2

在插件中选择笔记,然后选择对应的项目,就可以看到项目下的笔记。选择对应的笔记,就可以将笔记插入到论文里。

不仅如此,我们还可以根据笔记直接引用文章,避免了引用的麻烦,不需要你去记忆这个笔记来自于哪篇文章。

用这样的方式来写作,就像一个大厨,自己或者助手把所有的菜都切好了。然后对照着准备好的材料,开始做菜,得心应手。实际上,法国厨艺界有一个专门的term 来指代这种方案,叫做:Mise en place, 它的意思是 "Putting everying in place"

除了在 Word 插件里,我们也可以在 研飞ivySCI 内置笔记软件 ivyWrite 里使用卡片笔记。

# 3. 为什么不在 PDF上写画

理解了上面两个部分之后,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回答为什么在 PDF 上写写画画的笔记软件作用不大,除非你不是用于严肃的科研写作。

科研它是追求效率的,能不能发小红书,字好不好看,这些一点都不重要。效率就是很简单的:写的快,写得好,越写越好。

当我们在 PDF 上写写画画的时候,写的时候是很自由,但用的时候就不自由了,你很难找到你写的笔记。我们可能经常会出现一个窘境,就是我们明明记得我在哪篇文章里做了笔记,但我就是找不到那篇文章。

任何要回到一个具体的 PDF 行为,都是效率极其低下的,这种对心流的打断让写作无法持续,很难写出高质量的东西。

更多的时候,用户要的是在 PDF 上划线,波浪线,横线,双横线,圈圈,红线,黄线, ... 这些都有一个特征就是只做了一个 Marker.

这种 Marker 的有效时间就是几分钟,最多几个小时,你需要立即抽时间摘录下来,或者写下你的思考,否则你需要再回到 PDF 再看一遍,再看一遍,直到你记住这个。

这通常是人类很难做到的,因为在你还记得的时候觉得没必要,你觉得有必要的时候你已经忘记为什么有必要了。

通过文字写下思考,特别是长一点的思考,是痛苦的。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,我们很难接受这样艰巨的挑战。但这是一个值得提升的训练,突破了你就不会在文献的海洋里挖呀挖呀挖,看了文献一篇又一篇,还没有开出想法的花。

如果我们在阅读的时候,就开始思考和记录,那么我们就会攒下厚厚的笔记。我们写出一个开头,灵感就会喷薄而出,你会爱上论文写作。


Download Page